>百科大全> 列表
黄曲霉检测仪器数据准确吗
时间:2025-05-12 23:00:34
答案

答:准确。

黄曲霉素检测仪由南京微测自主研发生产,灵敏度高,比传统胶体金方法高1-3个数量级,比普通荧光方法高2-10倍,抗基质干扰强,线性范围广,检测结果与国标法相媲美。

黄曲霉素检测仪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定量检测原理,采用稀有元素“铕”作为示踪物,荧光强度比普通荧光染料高1-3个数量级,检测灵敏度更高;激发后荧光猝灭时间更长,通过时间分辨功能,消除基质本底的干扰,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更高;Stokes 位移宽达270nm,有效降低激发光和发射光的互相干扰,更进一步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。

黄曲霉检测rsd多少为正常
答案

国家规定黄曲霉素rsd的范围是:

玉米、花生、花生油,坚果和干果(核桃、杏仁)≤20μg/kg (ppb)≤20μg/kg (ppb)≤2、4、5、8、10、15μg/kg (ppb)

玉米及花生仁制品(按原料折算)≤20 μg/kg (ppb)≤20μg/kg (ppb)≤2、4、5、8、10、15μg/kg (ppb)

大米、其它食用油(香油、菜子油、大豆油、葵花油、胡麻油、茶油、麻油、玉米胚芽油、米糠油、棉籽油)≤10 μg/kg (ppb)≤10μg/kg (ppb)≤2、4μg/kg (ppb)

黄曲霉素是如何产生的
答案

黄曲霉毒素(Aflatoxins)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(Aspergillus flavus)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,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,但产量较少。


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、动植物、各种坚果,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。

在大豆、稻谷、玉米、通心粉、调味品、牛奶、奶制品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。

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。


中国,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产毒菌种主要为黄曲霉,1980年测定了从17个省粮食中分离的黄曲霉1660株,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最多,检出率为58%。

总的分布情况为:华中,华南,华北产毒株多,产毒量也大,东北,西北地区较少。

推荐
© 2025 PV知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