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牯牛是一种野生的菌类,其口感鲜美,营养丰富。以下是一种烹饪地牯牛的方法,可以使颜色好看且好吃:
材料:地牯牛500克,青椒、红椒各适量,蒜瓣5颗,生姜1块,料酒适量,生抽适量,盐适量,食用油适量。
步骤:
1. 地牯牛清洗干净,用清水浸泡30分钟,去除泥沙。
2. 青椒、红椒洗净切片,蒜瓣和生姜切片备用。
3. 烧一锅热水,放入地牯牛焯水,捞出沥干水分。
4. 热锅凉油,放入蒜瓣和生姜炒香。
5. 加入地牯牛翻炒均匀,加入料酒去腥。
6. 加入生抽、盐调味,翻炒均匀。
7. 加入青椒、红椒翻炒均匀,炒至青椒、红椒断生即可出锅。
注意事项:
1. 地牯牛在清洗时要注意不要弄破,否则会影响口感。
2. 焯水的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影响地牯牛的口感。
3. 炒菜时火候要适中,不要炒焦。
5斤酒,地牯牛7~9月采收,气温高时最多。在沙滩或有细沙的山岗上,觅金沙牛的洞,用头发缚住一只沙牛,放进洞内将另一只引出而捕捉,或在金沙牛多的地方铲沙筛取,捉获后拌在沙中略炒至膨胀时为止。商品性状鉴别黄褐色的小虫,周身有环纹,小的长约7毫米至10毫米,形如谷粒;大的长约20毫米,如小螺。体轻质松脆,头足炒时多已失去。以黄褐色、虫体小而均匀、完整不破碎者为佳。
植株在上部枯死后即可采收,一般在小雪至大雪之间进行。采收时用铁锹翻挖土壤,捡拾草石蚕块茎,一般亩产500~1000千克左右,高者可达2000千克。选取较大的块茎上市,较小者作为留种用。如果采用脱毒苗,产量可提高30%以上,品质及营养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。